畜牧人 首页 反刍 牛羊文化 查看内容

“忙牛”与“闲牛”

2011-3-16 16:26| 发布者: jieming| 查看: 1278| 评论: 0

摘要: 过去,牛的一生很忙很累,整天在泥里水里苦挣。它的颈项、肩胛部位的皮毛都磨光了,很可怜。但是,那时的牛,却倍受呵护。天冷了,人宁可挨冻,却把被子盖在牛身上。困难时期,人饿得吃树叶、野菜,却把黄豆、玉 ...
  过去,牛的一生很忙很累,整天在泥里水里苦挣。它的颈项、肩胛部位的皮毛都磨光了,很可怜。但是,那时的牛,却倍受呵护。天冷了,人宁可挨冻,却把被子盖在牛身上。困难时期,人饿得吃树叶、野菜,却把黄豆、玉米省下来喂牛。有的地方,人饿死了,牛却都活了下来。杀牛,更是难以想象。被杀的只能是残牛、病牛、不能干活的老牛。而且,宰杀时人们往往痛苦不堪,悲怆地背过脸去,怀念人牛与共的蹉跎岁月。有位老农告诉我,牛会流泪。牛流泪,我真的没有见过。但宰杀一生负重耕耘的老牛,人真的流泪。

  牛不仅得宠于民间,官方亦看重牛。有篇网文称:在新中国最困难的年代,有人竟因杀牛充饥而获三年徒刑! 其实,这不值得大惊小怪。在没有机器的农业社会,牛是人们唯一可倚重的田间动力。私杀耕牛,就是破坏生产,中国历朝历代都有“私杀耕牛罪”的律例。新中国建立,在相当长的时期,这一状况没有多少改变。建国初期,一例数十头耕牛死亡的事件,曾惊动中央。多年来,政府关于“发放耕牛贷款”、“保护耕牛安全越冬”等等政策更是层出不穷。直到1979年,中国国务院还曾发出《关于保护耕牛和调整屠宰政策的通知》,规定“牛的出售、屠宰,由生产队或大队决定。”

  民间爱牛,官方爱牛,历代文人墨客也以牛为讴歌对象。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,有9首颂及牛,《全唐诗》涉“牛”者多达700余首。不仅文人爱牛,武将笔下之牛也如泣如诉。如北宋李纲《病牛》诗:“耕犁千亩实千箱,力尽筋疲谁复伤?但得众生皆得饱,不辞羸病卧残阳。” 负重是福,清闲是祸。人呵护牛,牛受人尊重,正是因之于它的负重和艰辛。微观地看,没有它,农民不能耕田耙地,就会衣食无着,人的全部生活,是在牛身上扛着;宏观的说,离开了牛,社会发展就会停顿,事实上,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时代,正是靠牛的牵引一步步走来。

  日月如梭,斗转星移。历经千年苦累,如今,牛的境遇改观。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牛吃的饲料也香喷喷的;窗明地净的牛舍里,牛们整整齐齐的站着,象大爷似的等待着人的伺候,为它洗刷、打防疫针等等。而且,更显著的变化是:机械化来了,牛很清闲,再也无须倾力于田野。较之几十年前自己的同类,牛的生活简直是到了天上。

  但是,牛的清闲,是福么?河北省的一家养牛基地,一辆卡车满载着牛,奔向屠宰场。我愕然:“这是身强力壮的牛啊,怎么说杀就杀呢。”对方答:“这是肉牛,不是耕牛。肉牛一年出栏。”

  呜呼!肉牛和耕牛难道不是一样的牛吗?其区别无非是“忙碌的牛”和“清闲的牛”而已。可是,前者在忙碌中颐养天年(30年左右),后者却在闲适中一岁毙命!试想,倘若让牛自己选择,它是做“忙牛”,还是做“闲牛”呢?做什么牛,牛不能决定。但是,做什么人,人可以选择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,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,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(010-82893169-805)。

头晕

伤心

搞笑

抗议

路过
1

已阅

支持

超赞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1 人)

最新评论

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

关于社区|广告合作|联系我们|帮助中心|小黑屋|手机版|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

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(京ICP备11016518号-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  © 2001-2021 Comsenz Inc. GMT+8, 2025-2-24 21:36, 技术支持: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