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去香港,也不一定能买到奶粉!这是事实,但不是全部。香港惠康超市爆出丑闻:有营业员制造脱销假象,将原本应上架的奶粉截留下来集中售予水客,并经由深圳网店售往全国各地。深圳有网店经营者透露,营业员通过该渠道每售出一罐奶粉,即可提成12港元。 奶粉脱销有假象 脱销,脱销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香港各大超市纷纷亮起“奶粉脱销”的警告。 面对即将“断粮”的宝宝,香港市民将怨气发泄到内地游客身上,认为是大量内地游客买空了原本属于香港宝宝的奶粉。但事实上,不仅是内地人常去的地点奶粉脱销。在脱销最严重的春节前,即便是内地人罕至的荃湾等地,也同样处于缺货状态。 真的是内地游客扫空了香港奶粉?这或许只是部分事实。事实上,还有另外一股强大的隐藏力量,在悄然吸纳香港本地的奶粉。 在距离深圳仅有一站距离的上水,有一间惠康超市出现怪异的情况:今年2月份,在总店一直有奶粉供应的情况下,这间超市的奶粉货架上,部分热销品牌的婴儿奶粉却连续10天处于脱销状态。 这些原本应该供应给消费者的奶粉去了哪里呢?据调查,该超市3名职员将这些奶粉截留下来,选择性地销售给本地水客(水客即为穿梭于深港两地走私商品的人士),这些奶粉最终被水客以“蚂蚁搬家”的方式运往深圳,然后通过网店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。香港立法会议员黄成智表示,香港惠康超市总部官员昨日上午在与他会晤时确认,惠康经过“翻查录像”等方式进行调查后证实,上水的惠康超市确实有三名员工违反销售程序。由于无证据显示三人从中收取利益,目前惠康已对他们进行实时警告,并发出警告信。 惠康新闻发言人接受南都采访时也承认该起事件,但对于事件的全过程,发言人表示稍后会以书面形式回复,但直至昨晚8时50分,记者仍未收到惠康的书面回复。 一罐奶粉或提成12港元 一名长期在网站销售港版母婴商品的深圳经营者,向南都记者曝光了这条原本隐秘的收购网络。 “我们都是从香港超市营业员手里拿货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从海量求购者手中抢到紧俏的进口奶粉。”这位要求匿名的经营者表示,为了构建稳定的提货渠道,她本人利用通关便利,与香港多个超市的营业员建立了联系,让这些营业员提供货源信息和提货便利。 这名匿名经营者说,在奶粉进入超市前一天,她就可收到香港方面传来的消息,让她去提货,为了帮助她提货,营业员一般不会将奶粉放上货架,而是存放于仓库,以便他们一次性提走货物。 在这条涉及深港两地的奶粉售卖链条上,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环:水客。匿名经营者透露,她有一支稳定的水客队伍,每次超市营业员打来有货的电话,她就会通知水客前去超市,从营业员处一次性将所有奶粉全数买走,并运往深圳。 “当然要给钱,无利不起早嘛,一罐奶粉营业员要提成12港元,两头拉货的水客还要给一笔费用。”但就是这样,这名在网上已经做到中等规模的经营者还能赚到可观的利润。仅靠卖港版奶粉和尿布,她每个月可以纯赚至少8000元。 在货源紧张的春节期间,这位经营者通过提前囤货和加价策略,轻轻松松就赚到了两万元。虽然没有具体统计,但仅仅在深圳,类似的网店经营者数量就颇为可观,这些网店一直是内地庞大市场的港版奶粉供应商。 “有人50万元现金押店拿货” 而香港一方的操作,在香港新界东区的立法会议员黄成智所收到的投诉中,也可见一斑。据其透露,一位自称前惠康收银员的投诉人指,如果向水货客售卖奶粉,每罐可以收取50至80港元的利润,因为不相信公司的调查能力,所以要求惠康邀请警方介入调查。 “有关囤积奶粉的投诉,我们的议员办公室已经收到十来宗。”议员黄成智办公室职员洪小姐说,其中多数来自惠康,而根据她的了解,也有药房有类似的操作。“涉及的区域更分布在北角、太古城、沙田、将军澳及北区等,但因为没有完成调查,所以没法透露其他涉及的商铺。”黄成智表示。 “我收到的一宗个案中,投诉人是在超市兼职的,他曾亲眼目睹店内的一名‘大家姐’将一叠价值几千元的超市现金券交给一个顾客,随后这个顾客就返回店内,购买了大量奶粉。”洪小姐说,自从惠康上水彩园村分店的事件曝光之后,陆续收到不同的投诉,但投诉人都无法肯定这些顾客是水客还是内地客人。 洪小姐透露,在上水、新界等一些药房,有客人直接将50万元现金放在店铺里面,交代只要有奶粉就叫他们过来拿。 “这些囤积货物只卖给特定人群的行为,会影响香港的市场秩序。”洪小姐说,曾经有街坊向他们投诉,明明自己住在上水,反而要走到尖沙咀、佐敦等商业旺地买奶粉,非常不满。 “内地消费者也有责任” 除直接贿赂外,内地网店经营者与香港超市营业员还有另外的提成方式:例如经营者提供兼职工作,让营业员在闲时充当水客,送货至深圳,这样营业员可以获得一笔固定的收入,另一种较含蓄的做法则是送礼物。 深圳一长期在网上经营网店的“小鸟妈”表示,贿赂情况并不是普遍现象,其实更多的水客还是采用人海战术,这些水客对于大商场什么时候奶粉到货非常清楚。如果某家超市上午10时上货,他们早上8时就会去排队,等奶粉一上架就全部扫空。 “小鸟妈”分析说,从某种程度来说,香港奶粉供应商也会故意制造奶粉缺货的假象,供应商一边囤积居奇,一边趁机抬价赚取更高的利润。 “内地城市的消费者也有责任,他们因为担心内地食品的安全,所以一窝蜂买进口奶粉,有些妈妈更离谱,本来小孩还在吃第一段的奶粉,却提前买了20罐二段奶粉囤着。”“小鸟妈”说。 ■揭秘 我们都是从香港超市营业员手里拿货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从海量求购者手中抢到紧俏的进口奶粉。在奶粉进入超市前一天超市营业员打来有货的电话,我就会通知水客前去超市,从营业员处一次性将所有奶粉全数买走,并运往深圳。当然要给钱,无利不起早嘛。一罐奶粉营业员要提成12港元,两头拉货的水客还要给一笔费用。 ———一长期在网站销售港版母婴商品的深圳经营者 ■反应 商界吁严查利益输送 议员黄成智透露廉署已收到投诉,会进行调查 对于香港超市出现的问题,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理事长邓祥胜表示,涉事超市的员工不将超市的奶粉上架,而集中卖给水客,此类事件应该严肃处理,因为这会导致香港本地的妈妈买不到奶粉。 邓祥胜说,以前香港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情况,但自从内地消费者可频繁往返香港后,炒货的情况开始涌现。 港九药房总商会理事长刘爱国则向南都记者证实,其实奶粉供应商提供给香港的货量应该是充足的,只是在某些地区比较缺货,例如上水、粉岭等一带水客、内地客比较聚集的地方。南都记者昨日在佐敦一带的惠康、万宁、百佳等超市查看,尽管有每人限购三罐的规定,但奶粉供应量仍算充足,美赞臣、雅培等比较紧俏的牌子也架上有货。 刘爱国认为,在总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,部分地区缺货,某种程度上是水客造成的,“就算是普通自由行的内地游客,能买得了多少?造成短缺的肯定是一些不遵守市场秩序的人,如果有超市职员囤货只售予水客,那他们不仅是帮凶,更涉嫌贪污了。” “我觉得公司应该彻底调查,因为如果没有利益输送,营业员没有理由去触犯公司销售程序,而将奶粉售卖给水客。”邓祥胜说,其实除了贿赂之外,营业员将奶粉卖给水客,或者还可以拿到印花,这类印花积累到一定数量,还可换取礼物。 立法会议员黄成智透露,廉政专员汤显明向他表示,已经收到相关投诉,会进行调查。南都记者向廉署新闻发言人求证,其表示对个别案件不便评论,但如果在私人机构中未得雇主许可,在与雇主有关的交易中收受利益,属于贪污,一旦调查证实,将会交由律政司决定是否上诉至法庭。 除了调查事件,黄成智还促请香港政府检视自由行对香港社会的冲击。他跟洪小姐都不约而同地有一个担忧:除了奶粉,紧俏的东西会越来越多,“现在尿片已经成为一个购买热点了,随后会不会是药物、药油?这都是有可能的。” 本文来源:南方都市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