畜牧人 首页 反刍 国内反刍 查看内容

“洋奶粉入侵”能否让管理者醒悟?

2011-1-14 10:13| 发布者: jieming| 查看: 1196| 评论: 0|来自: 合肥在线

摘要: 2010年,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。2011年,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%,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。置身于“后三聚氰胺时代”,监管不力的恶果终于开始展现,是否会让反感和抵制监管的人幡然醒悟 ...
 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日前透露,2010年前11个月,奶粉进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,达到37.06万吨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,国有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60%。2010年,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。展望2011年,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%,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。
  “三聚氰胺”事件以来,许多家庭依然谈国产奶粉而色变。在这种背景下,才会有洋奶粉长驱直入的大举侵袭,大多数人正在为少数人的错误埋单。由此,我们该重新反思一条长期被忽视的经济原理,即“监管也是生产力”。
  以往更多时候,提及“监管”,往往会让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,这其中主要包括部分地方官员和企业老板。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,“监管”更像是一个充满消极意味的词汇,不利于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。乃至于,一些地方甚至打着“服务”的旗号,要求监管部门放松对企业的监管。企业更是叫得比什么都响。
  然而,置身于“后三聚氰胺时代”,监管不力的恶果终于开始展现,是否会让反感和抵制监管的人幡然醒悟呢?
  回顾“三聚氰胺”事件始末,以免检制度为代表的放松监管举措,无疑是一个最为根本的机制漏洞,纵容了奶粉企业集体舞弊。讽刺的是,那些享受最多放松监管“红利”的企业,也是“三聚氰胺”事件中受伤最大的企业。其背后的因果循环,饱含了深刻的意味。
  痛定思痛,假如当初监管部门采取最严格的措施,确保奶粉企业不敢有一丝造假,确保每一桶出厂奶粉都毫无瑕疵,确保任何一个再小的质量问题都被妥善解决,那么,具有极大杀伤力的“三聚氰胺”事件,还会发生吗?进而,洋奶粉大举入侵并夺去半壁江山的惨痛结果,还会出现吗?尽管历史不可假设,一旦稍作反思,怎不叫人扼腕叹息?
  且看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的调查: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利润率最低是40%,可见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上的暴利。同时,进口奶粉每增加10万吨,将直接导致减少85万吨的生鲜乳的需求,相当于减少34万头奶牛,直接影响34万人就业。这是一笔多么令人吃惊的经济账!
  面对洋奶粉攫取的暴利,面对洋奶粉夺去的就业机会,我们还能说“监管不是生产力”吗?不。事实已雄辩地证明了,在一个日益开放的全球化市场之中,“监管也是生产力”命题完全成立。全球化市场竞争下,包括了体制机制的竞争,监管正是其中重要一环。
  本文来源:合肥在线
      

本文内容由 jieming 提供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,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,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(010-82893169-805)。

头晕

伤心

搞笑

抗议

路过

已阅

支持

超赞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

关于社区|广告合作|联系我们|帮助中心|小黑屋|手机版|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

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(京ICP备11016518号-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  © 2001-2021 Comsenz Inc. GMT+8, 2025-4-18 01:09, 技术支持: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