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人们研究开发出了饲用酶制剂、饲用微生物制剂、酸化剂、抗菌肽、寡聚糖、大蒜素、中草药以及有机金属微量元素等抗生素替代品,这些绿色饲料添加剂受到了人们的青睐。 酶制剂 自1965年在无锡成立第一个酶制剂厂以来,经过40多年的努力,我国酶制剂产品不断增加,质量不断提高,目前已开发出α-淀粉酶、β-淀粉酶、蛋白酶、脂肪酶、纤维素酶、果胶酶、β-葡聚糖酶、甘露糖酶、植酸酶等上百个产品。目前最常用的酶制剂饲料添加剂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以降解多糖和生物大分子物质为主,主要包括蛋白酶、脂肪酶、淀粉酶、糖化酶、纤维素酶、木聚糖酶、甘露聚糖酶。它的主要功能是破坏植物细胞壁(植物细胞壁由蛋白质、脂肪、多聚糖青键连接成网状结构),使细胞内容物充分释放出来。另一类是以降解植酸、β-葡聚糖、果胶等抗营养因子为主,主要包括植酸酶、β-葡聚糖酶、果胶酶。它能降解细胞壁木聚糖和细胞间质的果胶成分,提高饲料的利用率。碳水化合物酶提高包括非淀粉多糖的消化,蛋白酶提高大豆或其他植物蛋白的利用率;脂肪酶促进脂肪的分解利用,植酸酶提高磷和其他矿物元素的消化和吸收。用以30%豆粕与60%玉米配制的肉鸡饲料,甘露聚糖理论值为0.42%,会降低饲料利用率7.5%。使用甘露聚糖酶,饲料转换效率可提高7.7%,成本节约10%。 饲用微生物制剂 益生菌是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有益活体微生物制剂(direct-fedmicrobials,DFM)或称为活菌制剂或生菌剂。198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(FDA)和饲料监控官员协会公布了40种安全有效的微生物菌种。 乳酸菌制剂 嗜酸乳杆菌、双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。乳酸菌在微需氧或厌氧条件下,pH3.0~4.5酸性条件下仍能够生存。能够分解糖类以产生乳酸,乳酸菌素(Acidoline)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的生长,但不耐热,65℃~75℃下死亡。 芽孢杆菌制剂 有地衣杆菌、枯草杆菌、蜡样芽孢杆菌、东洋杆菌等,属于需氧芽孢杆菌,零星存在于动物肠道的微生物群落中。应用时多制成该菌休眠状态的活菌制剂或与乳酸菌混合使用。产品具有较多的优点:耐酸、耐盐、耐高温(100℃)及耐挤压,具有稳定性;能产生蛋白酶、脂肪酶、淀粉酶。 真菌及活酵母类制剂 目前常用的制品有两种,米曲霉及酿酒酵母培养物,它们是包括真菌及其培养物的制剂,多用于反刍动物。其主要特点是需氧,喜生长在多糖、偏酸环境中;而其体内富含蛋白质和多种B族维生素,但不耐热。 益生菌主要作用:保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,益生菌可产生水解酶、发酵酶和呼吸酶、益生菌的抗污染作用、益生菌免疫调节作用。
|